夷陵版畫:三百年刀筆鐫刻荊楚風情,非遺魅力引青年探尋
7月9日上午,湖北汽車工程學院“拾遺楚韻·啟為創新”非遺調夷陵版畫:三百年刀筆鐫刻荊楚風情,非遺魅力引青年探尋研團隊走進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區夷陵版畫非遺傳習工作室,在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韓玉紅的引領下,揭開了這項擁有三百余年歷史的非遺技藝的神秘面紗,感受其背后深厚的荊楚文化底蘊。

夷陵版畫誕生于明末清初,因以木板刻畫為核心工藝得名,2013年被正式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荊楚文化的生動載體,它巧妙融匯了木雕、石刻、剪紙等中國民間美術元素,題材多取自當地百姓的生活日常——從《吉祥三峽》中對美好生活的祈福,到《夷陵山居圖》里田園風光的詩意勾勒;從《豐收的果園》中勞作場景的真實再現,到《峽江年俗》里古老民俗的鮮活傳承,每一幅作品都承載著平凡生活的美好瞬間,浸潤著濃郁的地域風情。

在非遺展廳,一列列整齊陳列的版畫作品讓團隊成員目不暇接。韓玉紅老師逐一講解代表作背后的故事,隨著她的話語,團隊成員的思緒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歷史中的夷陵:既領略到當地百姓淳樸勤勞的民俗風情,也飽覽了峽江兩岸旖旎的山河景色。“這些版畫就像打開夷陵歷史與文化的鑰匙,讓我們觸摸到了荊楚大地獨有的溫度與底蘊。”團隊成員感慨道。
此次展廳探訪,不僅讓調研團隊直觀感受到夷陵版畫的藝術魅力,更讓他們深刻理解了這項非遺技藝作為荊楚文化傳承載體的獨特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