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專業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全椒縣襄河鎮養老服務中心)
標題: 工商學子三下鄉:智慧賦能養老,溫情傳遞關懷——赴全椒縣襄河鎮養老服務中心開展社會實踐
發布時間: 2025年8月10日
通訊員: 閆曉宇、彭林
滁州學院椒陵實踐小組為深入探索數字化賦能養老服務的新路徑,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滁州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椒陵實踐小組實踐團隊于2025年7月15日赴全椒縣襄河鎮養老服務中心,開展為期3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以“數字技術與管理創新助力養老”為主題,通過知識宣講、智能產品教學、需求調研、健康講座、互動游戲等形式,為當地老年人送去關懷與溫暖,同時為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優化提供專業建議。團隊以工商管理專業知識為支撐,將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一、數字賦能,普及智慧養老理念
活動首日,我們團隊在襄河鎮養老服務中心舉辦了“數字化養老知識宣講會”。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結合自身學科優勢,向老年人詳細講解智慧養老的概念、優勢及實際應用場景。團隊成員通過PPT演示、視頻案例和實物操作,生動展示了智能健康監測設備(如智能手環、血壓儀)、線上就醫平臺(如百度健康APP)、生活服務APP(如外賣訂購、社區服務預約)等工具的使用方法。現場氣氛熱烈,老人們紛紛舉手提問:“這個手環能測心率嗎?”“怎么用APP掛號看病?”針對老人的疑問,團隊成員耐心解答,并手把手教學。
案例聚焦: 82歲的張奶奶因子女在外地工作,日常就醫成為難題。團隊成員為她下載了“百度健康”APP,并一步步指導她注冊、預約掛號、查看電子病歷。張奶奶激動地說:“以前總擔心自己不會用手機看病,現在學會了這個,以后看病方便多了!”團隊還為她贈送了智能手環,幫助她實時監測健康數據。這一案例成為宣講會中的典型,讓更多老人意識到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
二、健康講座與互動游戲:身心關懷雙管齊下
在養老服務中心活動室,團隊開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講座”,講解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的預防與護理知識。講座中,成員們通過模擬演示,教老人正確測量血壓、血糖的方法,并分發健康知識手冊。講座后,團隊設計了一系列互動游戲,旨在促進老人身心活力。

游戲環節亮點:
1.
“記憶大挑戰”:利用卡片匹配游戲幫助老人鍛煉大腦,王大爺在游戲中表現出色,笑著說:“沒想到我還能贏年輕人,腦子還沒老!”
2.
“健康知識問答”:結合講座內容設計趣味問答,答對者可獲得小禮品,李阿姨連續答對三題,自豪地展示獎品:
三、深入調研,精準把握養老需求
為提升服務的針對性,團隊設計并發放了《社區智慧養老服務需求調查問卷》,覆蓋50余位老人。問卷內容涵蓋日常健康管理、社交娛樂、生活便利性、智能設備使用意愿等維度。針對部分老人視力不佳、聽力障礙的情況,成員采用一對一訪談、輔助填寫的方式,確保數據真實有效。調研結果顯示:
●
健康需求:78%的老人希望定期獲得健康監測與疾病預防指導;
●
社交需求:62%的老人表示渴望參與集體活動,減少孤獨感;
●
技術需求:超過50%的老人對智能設備操作存在困難,但85%愿意學習使用;
●
特色需求:部分老人提出希望開設書法、戲曲等文化興趣班。
典型案例: 在走訪中,團隊成員發現76歲的劉大爺因行動不便,長期依賴家人代購藥品。團隊建議養老服務中心引入“智能藥盒+配送服務”系統,并與中心負責人溝通后,成功推動試點應用。劉大爺使用后感慨:“再也不用麻煩孩子了,這個藥盒會提醒我按時吃藥,服務中心還能幫忙送藥,太貼心了!”
四、管理創新,提出優化建議
依托工商管理專業知識,團隊結合調研數據與實地考察,為襄河鎮養老服務中心提出系統性優化方案:
1.
構建“社區-家庭-志愿者”三方聯動機制:通過數字化平臺實現老人需求發布、家屬遠程關注、志愿者服務對接。例如,家屬可通過平臺查看老人健康數據,志愿者可認領服務任務獲取積分;
2.
“階梯式培訓體系”:針對老人數字技能水平分層教學,初級班教授基礎操作(如微信通話、看新聞),中級班拓展生活服務APP使用,高級班引入智能設備維護;
3.
“時間銀行”互助激勵模式:鼓勵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提供幫扶(如代購、陪聊),服務時長可兌換健康檢查、興趣課程等福利,形成良性互助生態;
4.
“文化養老”特色項目:根據調研需求,建議開設書法、戲曲、手工等興趣班,并聯合當地文化機構提供師資支持。
負責人反饋: 養老服務中心王主任對建議高度認可:“這些方案既解決了我們的現實痛點,又引入了創新機制。尤其是‘時間銀行’,能有效調動老人積極性,減輕服務壓力。我們將盡快落實試點計劃。”
五、暖心服務,傳遞青春溫度
活動期間,團隊成員不僅提供技能培訓與健康服務,更以真誠陪伴溫暖老人心靈。每天清晨,學生與老人一同晨練太極;午后在庭院開展“故事會”,老人講述人生經歷,學生認真記錄;傍晚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打掃房間、整理物品。一位獨居老人拉著隊員的手說:“你們來了,這里熱鬧了,我心里也亮堂了。”

六、實踐感悟:專業與責任共成長
活動結束后,團隊負責人陳東林同學表示:“這次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工商管理不僅是數據分析與決策優化,更是以人為本的服務設計。當看到老人學會用手機視頻通話時臉上的笑容,當我們的建議被采納時,我感受到專業知識的真正價值。”隊員陳東林分享道:“與老人的互動讓我學會了傾聽與共情,他們的人生智慧教會我們許多課本外的道理。

指導老師彭林總結:“本次活動將‘管理理論’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學生不僅提升了調研分析、方案設計能力,更培養了社會責任感。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校企合作,推動更多實踐成果落地。”
七、未來展望:持續助力,構建長效服務機制
團隊計劃將襄河鎮養老服務中心設為長期實踐基地,每學期組織志愿者開展服務。
結語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滁州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椒陵實踐小組以專業賦能養老,用行動傳遞溫情,為全椒縣襄河鎮養老服務中心帶來了切實改變。團隊不僅解決了老人現實需求,更通過創新方案為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注入新活力。未來,他們將繼續以青年之力,助力構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和諧社會,書寫新時代工商學子的責任擔當。
供稿單位: 滁州學院工商管理學院
撰稿人:閆曉宇
指導老師:彭林